找到相关内容78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无用之用——佛道辨证思想比较” 无用之用

    ”在佛家的思想传承中却永远扮演着“有用”的角色。  在佛家那里,“有用”和“无用”都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境地,二者是互相转化的。而对于“无用之用”的语言文字,每一个理佛者都应该意识到它在修行中的地位,...

    萱草无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2257659.html
  • 佛教平等观及其现代意义——评姚卫群教授(佛教思想与当代社会)

    具,地狱具佛等九法界,佛亦具地狱等九法界。按禅宗的说法,即前念恶则坠地狱,后念善便立地成佛。六凡四圣互相包含,互相转化,圆融无碍,平等无二。既然佛与地狱这两极都平等无碍,那么,人类社会本身的任何差别,...“世间”与“涅槃”联系与统一的观点,不把世界看成是完全的虚无,而是强调世间事物的互相依存,要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佛教的理想;其次,作者说明了佛教的否定性思惟方式对当代人摆脱片面化认识的智慧启迪,即通过否定...

    周立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3764477.html
  • 论中国佛教的慈悲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并且和其他事物一样,均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具有特殊的珍贵价值,所以人类应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万物,以慈悲的心情去善待万物。由不杀生又产生救生、护生、放生,这是因为人与动物在六道中轮回流转,互相转化,并且都是...践行,是佛菩萨把完美的德性转化为德行的道德实践行为,其核心内容就是普度众生,利乐有情。如地藏王菩萨曾立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愿,自愿置身于地狱救拔恶道众生。又如观世音菩萨主张...

    刘胜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4266499.html
  • 从两种世界的理论看佛教的社会功能

    和合而存在的。所谓:“四大皆空”。人身如此,以人为载体的尊卑荣辱、成败得失更是如此。它们也是相对而互相转化的、虚幻不实、转瞬即逝,都是不具有终极价值的。佛说五蕴和合、人生如寄:现代以科学方式解析人体,...

    宏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92166733.html
  • 忍辱的重要性及其功德

    去找我、打我、侮辱我的这些事,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有我相,遇到问题,就会结怨结仇。佛教讲“怨亲平等,”真正懂得怨与亲是互相转化的,就不会与他人结怨结仇。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难,举两个例子来...。所以说,一切烦恼来时,要从忍辱下手。百丈禅师说:“烦恼,以忍辱为菩提。”菩提就是觉醒,就是清净心。烦恼菩提是一回事,能忍辱,烦恼就转化为菩提;不能忍辱,这烦恼的火焰就会烧毁功德林。从这个意义来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21967491.html
  • 真圆法师就面对金融危机佛教可做什么发表见解

    互相影响,也可以互相转化。但是研究物质我们可以遵循现代科学的研究途径比如过程可操作、结果可观察、实验可重复,然精神是心灵活动,能否用研究物质的实证主义方式研究?至少从哲学角度是不可能的。比如梦是精神...必须互相协作,而协作就必须相互尊重、爱护。佛教的慈悲喜舍四无量行,扩展开来就是六度万行,即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般若)。当我们面临人际关系的矛盾困扰,当我们遭遇事业挫折、失败,当我们因为...

    佚名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93673127.html
  • 人心的阴阳及运动规律

    人心的阴阳及运动规律 一、阴阳互根互相转化规律 善与不善、阴性与阳性的心理活动,皆非独立存在,而皆与其对立面共存,谓之阴阳互根。互相依从的阴性与阳性心理活动,皆可能因受挫及过度等原因...感情皆具有两极性,等级越高,出现的心理斜坡越大,容易向相反情绪转化,名“心理摆规律”。如成功的喜乐越大,失败时的悲苦也越大;聚会的欢喜越大,散场后的悲凉感也越大;情人、亲人之间...

    陈兵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61175764.html
  • 关于三观

    的“从假入空观”、“从空入假观”相对应。这是这段文字与上面不协调的地方。反而智顗在这里所重视的,是心与诸法、佛与众生的互相包摄的关系,是烦恼生死与菩提涅槃的互相转化的关系。这无宁近于华严宗人所强调的一...从观心思想很容易发展出三观的思想来。观心是以智慧观一念凡心,其重点在一念凡心的转化方面;三观则是以智慧来观照包括心在内的诸法的三个面相,其重点在智慧。这三个面相,一般来说是无自性空、妙有的假名和综合...

    曾其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4981702.html
  • 从“缘起论”看佛教的“无我”思想

    因果律的理论是固定不变的。佛教认为,"因"、"果"是相对、相续的,是可以在一定关系和条件下互相转化、互为因果的,理论上,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科学地说,佛教所说?quot;缘起",是一个循环往复...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或上帝,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互为依存、互相影响的因果关系之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

    成建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0191525.html
  • 浅谈朱封鳌之天台宗研究

    :如“十界互具”的说法,承认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其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鸿沟,含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因素;又“十如是”说,说明每一界或每一事物运动变化中所具有的因果关系和总的规律性等,都具有...

    郑鸣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091601.html